![]() 日志正文
|
||
明十三陵
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,依次建有长陵(明成祖)、献陵(明仁宗)、景陵(明宣宗)、裕陵(明英宗)、茂陵(明宪宗)、泰陵(明孝宗)、康陵(明武宗)、永陵(世宗)、昭陵(明穆宗)、定陵(明神宗)、庆陵(明光宗)、德陵(明熹宗)、思陵(明毅宗)。 本地人是按照德陵(明熹宗)永陵(明世宗)、景陵(明宣宗)、长陵(明成祖)、献陵(明仁宗)、庆陵(明光宗)、裕陵(明英宗)、茂陵(明宪宗)、泰陵(明孝宗)、康陵(明武宗)、定陵(明神宗)、昭陵(明穆宗)、思陵(明毅宗),这个顺序。故称十三陵。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,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,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。十三陵地处东、西、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,陵区周围群山环抱,中部为平原,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,山明水秀,景色宜人。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,分别建在东、西、北三面的山麓上,形成了体系完整、规模宏大、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。明代术士认为,这里是"风水"胜境,绝佳"吉壤"。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"万年寿域"。该陵园建于1409~1645年,距今已有300~600多年历史。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,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、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。
最后修改于 2013-08-12 08:03
阅读(?)评论(0)
|
||
评论
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